當代超聲波流量計的發展概況
研討運用超聲波流量計丈量液體和氣體流量已經有多年的歷史。1928年法國的O. Rutten研制成功了世界上超聲波流量計,之后美國、意大利等國陸續有人研討,但都限于相位差法,進展不大。1955年,運用聲循環法的超聲波流量計首要作為航空燃料用流量計獲得成功,隨后又出現了根據時間差法和波束偏移法的超聲波流量計。1958年,A.L. Herdrich等人發明了折射式超聲波探頭,以消除因為管壁中聲波的交混回響而產生的相位失真,為換能器的管道外夾裝置提供了理論依據,超聲多普勒流量計也在這一時期誕生。1963年,超聲波流量計開端由日本的Tokyo Keiki等人引進工業運用,但因為電子線路太凌亂篩選。20世紀70年代后,集成電路迅猛展開,高能鎖相出現與運用,使得超聲波流量計得以展開。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、美國、西歐等區域超聲波流量計的出售已占到流量儀表的4%~9%.20世紀90年代中期,超聲波流量計世界范圍的年出售臺數約3.6萬臺,其間明渠用約占1/3,關閉管道用約占2/3,2/3中傳達時間法、多普勒法、組合法別離約占81%、13 %、6%.進入21世紀,Flow Research和Ducker Worldwide的研討陳述指出,全球的超聲波流量計(不含明渠流量計)2000年的出售到達2.4億美元,2005年前,超聲波流量計的出售還將以年均 15.3%的速度增長。
如今,超聲波流量計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人物,在供水、電力、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煤礦、等計量測驗中得到的運用,并替代了傳統的差壓流量計和電磁流量計等設備
工業生產和科學實驗都離不開對工質數量的了解或對介質(質料)配比的操控。為保證、進行經濟核算,對單位時間內物料的運送量(流量)或某段時間內物料的總運送量(累積流量)要精確和操控,并要求能及時地宣布反映流量巨細的信號。流量丈量,不論是以計量為目的,或是用于進程操控,計量丈量儀表品種繁多,用超聲波來檢測流量是其間的一種重要辦法。當超聲波在流動的媒質中傳達時,相對于固定的坐標系統(比如管道中的管壁)來說,超聲波速度與其在停止媒質中的傳達速度有所不同,其改動值與媒質流速有關,因此依據超聲波速度改動可以求出媒質流速。別的也可以依據超聲波在流體中的多普勒效應來求媒質流速,從而依據管徑等其它已知參數計算出流體的瞬時流量和累積流量。
- 上一篇:唐山超聲波流量計熱量表 2022/12/9
- 下一篇:超聲波流量計應該如何選型分類 2022/12/9